拥抱不确定,点亮无限可能:辛颖校长的教育“造光”工程

“在人工智能时代,我们唯一能确定的,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。”这是辛颖校长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她的话语中有锋芒,也有温度。锋芒,来自她在清华附中体系三十年如一日的实干积累;温度,则来自她始终将“每一个孩子的热爱”置于教育中心的信念坚持。

从清华附中主力教师到德育主任,从清华上地学校的改革者,到华为和清华附中联合创办的清澜山学校创校校长,再到如今执掌稻香湖学校,她的教育旅程跨越南北,也穿越体制与边界。每一步都走得沉稳笃定,但从不按部就班。

(辛颖校长与学生在清华附中)

01 定义特色,夯实学术:一位教育拓荒者的“创”与“守”

回望清澜山学校的创校岁月,是她教育生涯中最“热血”的四年。在那片还带着泥土气息的东莞松山湖,她带领团队在一片空白中拔地而起一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学校:既有“华为家长抢着把孩子送来”的实力,也有“孩子从山谷走到海边”的课程体验。这所“创校样板”背后,是她“亲自踩线、亲自定方案、亲自找老师”的笃定与果敢。

(在清澜山学校,辛校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,感受不一样的课堂)

而现在,北京稻香湖学校,是她的“收官之作”。这所由清华附中创办、海淀区政府鼎力支持的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化学校,占地145亩,融合了民办国际学校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国际化幼儿园三种办学资质。

在她看来,“创校靠特色,守校靠学术”。在清澜山,她定义了特色;在稻香湖,她则更关注学校的根基:课程体系的科学性、学生发展的持续性、教育公平的个性化表达。

(稻香湖学校课程体系)

辛颖校长表示,她想要做的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,而不是被焦虑包裹的学校。

02 “给孩子适合的教育”,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

在辛颖校长看来,教育的公平不是让所有孩子走同一条路,而是让每个孩子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。“如果一个六岁半的孩子蓝思阅读已达1100分,他就不该从‘人、口、手’开始。”她始终强调:教育的核心,是为差异赋能。

基于这一理念,稻香湖学校围绕学生的兴趣与潜能,构建了科学、艺术、音乐和体育四大方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。

科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(SIP)涵盖六大领域,强调探究式与项目化学习,支持学生参与如 iGEM 国际竞赛等高水平科研实践。

音乐创新人才培养项目(MIP)融汇专业教学与多样舞台展示,从合唱、器乐到原创音乐创作,校园内定期举办音乐节与演出,激发学生用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
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(ADP):融合国际知名大学倡导的创新教育方法,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。

PEP“π”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则开设三十余项运动项目,为体育爱好者和特长生提供全面成长支持。

(清香四大特色课程)

在这里,学术不再是唯一通道,热爱可以成为被看见、被托举的力量。辛颖校长不止一次强调:“当一个孩子因为热爱被肯定一次,这份自信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底气,那种内心涌现的快乐,是今后抵御压力的底气和原动力。”

03 教育的智慧,也藏在资源配置里

教育需要资源,但资源的价值,不在于多与少,而在于如何被用得恰到好处、用出真正的育人温度。

在辛颖校长看来,真正好的资源配置,是一种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判断力,是在有限条件中做出最贴合教育目标的选择。

稻香湖的健身房设备,是她通过法院拍卖平台以不到30万元购入的;校内运营的咖啡馆,是她大学师弟无偿提供品牌与技术支持的成果;而冲浪教室等特色课程空间,则是在她亲自谈判、统筹下,与供应商达成“教育共建”的合作模式。

(稻香湖学校冲浪馆和化石博物馆)

这些故事的背后,并不只是节省成本,更是一种教育者对“资源服务于人”的深刻理解。

“我不是为了省钱,而是想把钱花在真正能点燃学生的地方。”她说。

正因如此,在稻香湖,“创造性”不仅体现在课程里,也贯穿于校园每一个角落的营造中。一个功能教室的设计,一次跨界合作的促成,一项细节投入的优化,背后都是她和团队在“怎样更好支持学生成长”的目标下反复推敲的结果。

她坚信,教育不是靠堆砌资源取胜,而是靠智慧点亮可能。用心经营过的资源,才真正有了“教育性”。

04 点亮自己,照亮他人:构建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共同体

“教师要先成为有光的个体,只有自身充满力量与热情,才能真正点亮学生,激发他们的潜能。”

辛颖校长强调,现代教育不再提倡教师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奉献,而是鼓励教师保持自我成长与内心的光芒,成为能够发光发热、积极影响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。

(稻香湖学校师生在水木剧场同台献艺,共谱音乐华章)

在她的推动下,稻香湖构建起支持教师持续发展的机制:从新教师的沉浸式引导,到资深教师主导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,再到跨校交流与学科论坛,旨在让教师不断丰富专业内涵,焕发教学热情。她希望教师不仅能教得好,更能不断深耕教学内容,精益求精,将每一节课都视作持续探索和完善的对象,而非机械重复。

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自我价值和幸福感为基础的教育共同体里,学生才能被真正托举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(组织教师代表团赴美国波士顿开展教育交流与学习)

辛颖校长也特别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,主张“教师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者”。在她看来,教育的根本不是控制学生行为,而是唤醒他们的成长意愿。

教育的本质,从来不是单向灌输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点燃。辛颖校长希望稻香湖成为这样的共同体:教师充满光与热,学生因此被照亮;学生在光中前行,也终将成为照亮他人的人。

05 最后一个校长职位,同一份教育初心

作为一位教育者的“最后一站”,稻香湖承载的不仅是经验的积累,更是使命的完成。她说:“如果这是一场教育实验,那我愿意把我能想到、能做到的全部教育理念都放进来。”

在她的带领下,稻香湖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——从2020年开校仅一年,到2025年学生增长近十倍;多项国际认证、赛事成果与升学录取不断刷新;“探索和实现自身的可能性”的校训,也越来越多地被学生内化为行动。

今年,稻香湖学校清香未来城校区也即将开学,这不仅是学校办学格局的重要拓展,更是面向未来教育的一次全新出发。辛颖校长将亲自带领团队开启新的征程,这不仅是一个新校区,更是对教育理念再次实践、升级与跃迁的机会。

如果说稻香湖的五年是根基的建立,那么未来城校区将是生长的加速器,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在全新阶段迈出的坚定一步。

辛颖校长构筑的教育世界,不是冷冰冰的分数竞争场,而是一个面向未来、回归本心的教育共同体。

基础教育三十年,她看尽教育变革、家庭焦虑与孩子的多样可能。如今在稻香湖,她希望交出一份属于未来的答卷——让热爱有支点,让可能被看见。

她相信教育的美好,也愿为之奔赴一生。这,正是辛颖校长。

结语:拥抱不确定,点亮未来

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时代,未来的模样无从预料,但有一点始终不变——教育的核心在于发现与点亮每一个孩子的热爱。正如辛颖校长所坚信的那样,唯有拥抱不确定,尊重差异,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,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面对未来的底气与力量。稻香湖学校所践行的,是一条探索之路,更是一条回归教育本质、以人为本的坚实之路。在这里,未来虽然不可预知,但每一个孩子的光芒,必将照亮前行的方向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peixuntoutiao.com/xinwen/1271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培训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guanggao
相关阅读
精选新闻

文章排名榜

  • 周排名
  • 月排名